想干啥?美国海军陆战队购买“铁穹”系统

图片
点击上方“兵工观察”蓝字 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美国“动力”(The Drive)网站“战区”频道报道称:美国海军陆战队准备斥资购买3套“中程拦截能力”(MRIC)系统,用于防御巡航导弹、无人机、火箭弹和迫击炮弹。所谓的“中程拦截能力”(MRIC)系统,实际上就是以色列“铁穹”防御系统的美国版本。
美国海军陆战队为何要装备“铁穹”,该系统真能满足其作战需要吗?

图片

作战值班中的以军“铁穹”拦截系统

性能辨析
“铁穹”是由以色列拉斐尔国防系统公司研发的全天候、机动型火箭拦截系统。从2007年立项到2011年投入实战部署,仅耗时四年便完成了全套研发流程。整套拦截系统由侦测跟踪雷达、战斗管理与武器控制系统(BMC)和导弹发射单元三部分组成。
拉斐尔国防系统公司宣称,“铁穹”系统反应时间15秒,可拦截最大射程在70千米以下的各种火箭弹或炮弹。整个系统不仅可全天候作战,而且相关装备都装在卡车或拖车上,便于实施机动部署,对战略性基础设施、人口密集区或关键性军事目标实施保护。每套“铁穹”系统防护面积约150平方千米。

图片

“铁穹”拦截系统的“眼睛”,是安装在六轮卡车上的EL/M-2084有源相控阵雷达。该雷达由以色列宇航工业公司埃尔塔系统分公司研发,该雷达在扇扫模式,方位探测角为90°,在旋转模式下为360°,其对飞机和导弹的探测距离为350千米,对火炮弹丸的探测距离为100千米。每分钟能处理1200个飞机和导弹类目标,或解算200个火炮弹丸类目标的飞行弹道。埃尔塔系统分公司宣称,该型雷达对50千米外目标的平均定位误差为125米。

图片

“铁穹”拦截系统的“大脑”,是同样装在卡车上的战斗管理与武器控制系统(BMC)。这套由同样由拉斐尔公司研发的系统负责对雷达传来的弹道信息进行分析并计算出落点,然后根据威胁程度自动进行排序,再对拦截导弹分配目标,并在导弹飞行途中不断为其更新目标弹道信息,直至拦截成功或脱靶。

图片

“铁穹”拦截系统的“眼睛”——EL/M-2084有源相控阵雷达

因为以色列及被占巴勒斯坦领土空域狭窄,为避免误伤民航飞机和以色列军机,“铁穹”的战斗管理与武器控制系统还能与以色列空军的空情系统互联互通,通过比对数据将军机、民机目标剔除,避免误击误伤。这套系统投入使用初期的系统反应时间为20秒,据拉斐尔公司宣称,近年来最新升级版已将系统反应时间压缩至10秒左右。

图片

“铁穹”拦截系统的倾斜发射装置,每个发射单元可装填20枚拦截弹

每套“铁穹”拦截系统配有6部拦截导弹倾斜发射装置。每部发射装置装有20枚“塔米尔”拦截导弹。关于这款导弹,可以确认的信息是弹长3米,弹径0.16米,发射重量90千克,最小射程4千米,最大射程约15千米,最小射高5米,最大射高10000米。据悉为了在空中彻底摧毁来袭火箭弹,“塔米尔”战斗部重达11千克。

图片

“铁穹”拦截系统使用的“塔米尔”拦截导弹

有一些资料认为,“塔米尔”拦截导弹是由“德比”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发展而来。而“德比”实际上是在“怪蛇”4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基础上发展而来。二者弹径一致,“德比”的弹体较“怪蛇”4加长了0.6米,达3.62米。用以容纳主动雷达导引头和加长燃料舱。所以从弹体规格来说,“塔米尔”实际上与“怪蛇”4更加接近。

图片

从左到右分别是“德比”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怪蛇”5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塔米尔”拦截导弹,可以看出三者的区别

关于“塔米尔”拦截导弹,最具争议的是其制导方式。有一些资料认为它采用的是主动雷达制导模式。具体描述如下:在实际作战中,EL/M-2084雷达探测并识别火箭弹,跟踪弹道并将探测到的数据送往战斗管理与武器控制系统,该系统迅速计算出火箭弹的落点。如果系统判断火箭弹将落在民用或是军用目标附近,会对以色列人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火力发射单元便会发射“塔米尔”拦截导弹。
“塔米尔”拦截导弹升空后,接受火控系统上传的目标弹道数据,对本身飞行弹道进行修正。在拦截末段,“塔米尔”拦截导弹使用弹载主动雷达导引头锁定目标,引导导弹完成与目标的交汇,随后引爆催毁目标。

图片

令人生疑的是,如果当真是这样,以色列将“德比”导弹稍加改进即可,导弹外形尺寸和储运发射箱都无需变化,这么做无疑更省钱。但实际上,“塔米尔”弹长不仅比“德比”短了0.62米,而且储运发射箱和安装在“斯拜德”地面防空系统中的“德比”导弹储运发射箱差异明显。

图片

“塔米尔”拦截弹摧毁目标瞬间

此外,目前披露的“塔米尔”拦截导弹价格更是令人生疑。本世纪初,像AIM-120和R-77之类的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单价均在35万美元以上。当年印度斥资8.2亿美元引进2000枚R-77,单价近40万美元。而2003年时,AIM-120售价38.6万美元。“德比”虽称不上全新研发,但一则主动雷达导引头研发及制造费用不菲,二则其产量无法望AIM-120、R-77的项背,无力摊薄成本,因此纵然其单价便宜,恐怕也便宜得相当有限。

图片

图片

图片

“塔米尔”拦截弹细节特写

反观“塔米尔”导弹,无论CNN、英国广播公司,还是《简氏防务周刊》,在报道“塔米尔”拦截导弹成本时虽有差异,但基本都在4万至6.5万美元这个区间。如果“塔米尔”当真采用中段指令修正+末端主动雷达制导模式,又是如何将成本压得这么低的呢?
如果外媒报导的拦截成本属实,那么不能排除“塔米尔”拦截导弹后期可能换成了半主动雷达制导,甚至成本更低的无线电指令制导的可能性。EL/M-2084采用有源相控阵体制,不仅可以作搜索雷达用,而且可以分出一些T/R模块直接照射目标,引导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攻击。因此“塔米尔”若换装了半主动雷达导引头,“铁穹”拦截系统也无需再增加目标照射雷达。
如果“塔米尔”拦截导弹进一步简化,改用最简单的无线电指令指导,可采用三点法导引,正面直接迎击目标。这与目前曝出的一些该弹拦截目标的照片相符。这种制导方式等于将导引设备全部放在地面,计算出结果后再上传给导弹修正弹道。导弹实际上就是枚受控火箭弹。唯有如此,才能在人工费用高昂的以色列,将拦截导弹成本降下来。

图片

诚然,在现代战争中的复杂电磁环境中,无线电指令制导的抗干扰能力和多目标能力均不足。但在以色列的特殊作战环境中,这些缺点却并不存在。因为哈马斯武装组织也就相当于抗日战争中的区小队水平,压根就没有任何电子战能力。这些中东区小队根本无力组织成规模的火箭弹齐射。能打出去的自制火箭弹中,真正能构成对以色列定居点威胁的,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因此,对“铁穹”拦截系统多目标能力的需求并不迫切。

图片

特殊武器
“铁穹”拦截系统从2007年启动研发,到2010年通过军方测试,仅用了3年多时间,堪称神速。个中缘由,并非以色列军工科技如何神奇,而是该系统中的EL/M-2084有源相控阵雷达并非为“铁穹”专门研制,而是直接借用了现成的炮兵弹道侦查/防空雷达。“塔米尔”拦截导弹也是在既有导弹技术框架上加以简化的产品。真正需要解决问题的只有战斗管理与武器控制系统(BMC)。而这个系统也因需要针对的目标较弱,从而绕开了不少技术难题。

图片

2011年3月,巴以冲突升级,哈马斯武装组织从加沙地带朝以色列定居点发射了近百枚自制火箭弹,造成以方数人受伤,多处房屋受损。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以色列分别在南部城市贝尔谢巴,以及毗邻加沙地带的阿什凯隆附近紧急部署了2套“铁穹”拦截系统,并于当年4月7日在阿什凯隆上空首次成功击落了1枚火箭弹。
以色列政府立即开动宣传机器吹嘘“铁穹”系统的效能,以安抚国内人心。西方媒体也跟风造势,一时间将“铁穹”吹捧为“前所未有、举世无双”的“神器”。

图片

如果留意“铁穹”投入实战部署前后以色列政府动向,就不难发现该拦截系统并非“单打独斗”,以色列政府为之配套出台了“安全隔离墙”计划。这个耗资巨大的计划,旨在以色列和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自治区之间、以色列和黎巴嫩边境、以色列和约旦边境上,修筑绵延数百千米、高达十余米的“安全隔离墙”。

图片

这项工程可不仅仅是为了降低哈马斯及黎巴嫩真主党越境渗透、汽车炸弹、人弹攻击的可行性,它还硬生生在巴以之间制造出一个无人的缓冲地带。高高的隔离墙致使哈马斯的火箭弹无法抵近发射。事实上将巴以双方的地面交火线朝巴勒斯坦方向前推了不少。只能后退发射的巴勒斯坦各型自制火箭弹因为粗制滥造,品质低质,所此发射后会有相当部分落入缓冲地带,实际上大大降低了“铁穹”拦截系统跟踪、解算目标弹道及引导拦截弹攻击的工作量,将因遭受饱合攻击而导致系统崩溃的可能性降至无限趋近于零。

图片

那么,“铁穹”拦截系统实战中的拦截成功率到底有多高呢?目前各种说法不一。有资料称,如果只统计那些可能会落入以色列定居点的火箭弹,那么“铁穹”的拦截成功率在90%至94%之间。这个拦截效率已经算非常高了,因为世界上从来不存在,未来也不可能出现效率达100%的“超级武器”。
和自制火箭弹本质上是哈马斯的政治武器、心理战武器和宣传工具一样,“铁穹”拦截系统本质上也是以色列政府为名为移民,实为占领的“定居点”政策撑腰的政治工具,是对身处定居点的以色列移民打气的心理慰藉。简单地说,“铁穹”的实际功效并非保护平民,而是为了忽悠更多的犹太移民去“定居点”占地。

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铁穹”实际效能低下,以色列政府也要拼命掩盖真相,控制并引导舆论。不过,在信息异常发达的今天,想要完全封锁消息绝非易事。2018年3月27日,部署在阿什凯隆的“铁穹”拦截系统将哈马斯从加沙地带发射的一串大口径机枪子弹误认为是火箭弹,导致误发射了10余枚“塔米尔”拦截导弹。事后,以色列军方虽对拦截效果闭口不谈,但这至少暴露出“铁穹”在目标识别和系统过滤敏感度方面,还存在一定缺陷。

图片

此外,“塔米尔”拦截导弹再怎么便宜,也要数万美元1枚。而哈马斯那些自制火箭弹,撑破天每枚也不过百余美元成本。“铁穹”就算拦截成功率能达到100%,但用数万美元换对手百余美元,时间长了谁也吃不消。因此坊间有“铁穹铁穹,越打越穷”的调侃之辞。这个道理,以色列绝非不清楚。它之所以坚持部署“铁穹”,除了政治上需要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有美国这个大金主买单。

图片

据美媒披露,“铁穹”系统初始项目投资为2.6亿美元,其中有2.05亿美元来自美国的援助。从2007年至今,美国已在“铁穹”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部署使用上累计援助了以色列13.9亿美元。其中,2018年度援助额为9200万美元,2019财年也有7000万美元。雷锡恩公司甚至直接参与了“铁穹”系统的生产。有金主支持,以色列自然可以不惜工本,放心大胆地使用“铁穹”。
橘生淮北
2019年2月,美国陆军曾于2019年2月宣布将花费3.73亿美元购买2套“铁穹”拦截系统,以保护驻外美军免遭诸如火箭炮与迫击炮等武器的伤害。不过,经过进一步评估,美国陆军最终放弃了该计划,转而购买用AIM-9X“响尾蛇”导弹作为拦截弹的“持久护盾”防卫系统。

图片

不仅美国陆军,美国空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同样也有防御巡航导弹、火箭炮和迫击炮袭击其后勤保障基地的现实需求,因此雷锡恩公司才与拉斐尔国防系统公司合作,在“铁穹”基础上研发美国版本,即所谓的“中程拦截能力”(MRIC)系统。
该系统要求系统内的雷达、导弹等构成单元不仅要能与美军现役AN/TPS-80系列地面/空中多任务雷达相交联配合使用,而且要能利用美军现役战区级别的战场监视雷达和通信设备实现信息交联,从而增强系统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

图片

美国海军陆战队目前大力发展的LMADIS和MADIS机动防空系统,都采用FIM-92“毒刺”导弹作为拦截弹

具体到美国海军陆战队,其现有的“海军陆战队综合防空系统”(MADIS)和“轻型海军陆战队综合防空系统”(LMADIS)均强调一个“轻”字,以便实现快速部署,故而都采用FIM-92“毒刺”系列便携式防空导弹作为拦截弹。这种导弹虽有尺寸小、重量轻、发射后不管的优点,但也存在打击范围十、分有限、战斗部装药过小致使杀伤力严重不足等严重缺陷,故而强调前沿部署、快速反应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急需寻找一款掩护范围和打击威力更大的防御系统,以应对未来战场上必然会面对的严重威胁。

图片

“海军陆战队综合防空系统”(MADIS)

据美国“动力”网站“战区”频道报道,此次美国海军陆战队总计采购11套“小型战斗管理和控制系统”、44部二十联装“远征发射架”及1840枚“塔米尔”拦截弹。先期交付2套“小型战斗管理和控制系统”、4部“远征发射架”及80枚“塔米尔”拦截弹用于训练。再分别于2026、2027和2028财年各为美国海军陆战队下属的3个濒海作战团配齐1个连的“中程拦截能力”(MRIC)系统。
算下来,每个连将拥有3套“小型战斗管理和控制系统”、12部二十联装“远征发射架”。该连可能拥有3个发射排,每排拥有1套“小型战斗管理和控制系统”和4部二十联装“远征发射架”。

图片

美国海军陆战队濒海作战团

美国海军陆战队新组建的3个濒海战斗团,是其战略转型的产物。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处于实力巅峰期的美国海军瞬间失去了假想敌,为避免落得“鸟尽弓藏”、预算被大幅削减的窘境,美国海军提出了“由海向陆”战略,明确提出控制沿海300千米以内陆域的新目标。预算及军队建设均归海军部管理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自然也得在“由海向陆”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
因此到2020年时,这个理论上的独立兵种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了一支总数达19万人之多的“三军联合部队”。其拥有3个“陆战队远征部队”及大量的后勤部队、特种部队、电子对抗和情报分队。其中,每个“陆战队远征部队”包含1个陆战师和1个混成飞行联队。

图片

但是,进入21世纪20年代后,面对迅速崛起的战略竞争对手,“由海向陆”战略变得不切实际,而部队架构与所能遂行的作战任务与陆军高度重叠这一现状,也令美国海军陆战队被广受质疑。随着美国海军“回归远洋”,海军陆战队也不得不进行大刀阔斧的重组。到2023年,其总兵力被裁减至3.2万人左右。其新组建的3个濒海作战团每团只下辖1个步兵营、1个防空反舰导弹营和1个后勤支援营,编成上明显偏重防守。

图片

从近年来的历次演习来看,频海作战团战时将分散布署到各个岛屿上,主要靠NSM反舰导弹、巡飞弹、四轴无人机迟滞敌军进攻,迫使进攻之敌提前展开战斗队形并分散力量,而濒海作战团则在战斗进程中逐次收缩阵地,主要靠MV-22倾转翼飞机和CH-53直升机将分散在前沿岛屿的分队逐步撤回主岛,集中自己的兵力兵器击退对方攻势。

图片

NSM反舰导弹发射车

不过,俄乌冲突的经验表明,未来战场上不仅是各种精确制导武器的舞台,巡飞弹和小微型无人机,甚至“穿越机”也能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显然,未来美国海军陆战队濒海作战团将要面临的此类“新质战斗力”威胁强度,显然要比俄乌战场要大得多。从这一点上来说,被戏称为“四等人”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寻求性能更强悍的对空掩护火力无可厚非。

图片

但从性能上来说,“铁穹”系统和其他以色列自研装备一样,都是针对特殊作战环境的特殊产品。用在治安战环境中,对付初始弹道飘忽诡异,但燃料燃尽后末端弹道稳定、且无电磁干扰的小群目标可能还凑和。但如果对方拥有强悍的电子对抗能力,拥有组织多兵种、多方向、多维度饱合攻击能力,尤其是对方能组织起无人机或巡飞弹“蜂群”攻击,“铁穹”系统面对那些飞行轨迹无法预测、异常机动灵活且雷达反射截面积极小的微小无人机或巡飞弹,极大概率会辜负“四等人”的殷切期望了。

图片

退一万步说,就算“塔米尔”拦截导弹面对此类目标其拦截成功率可达逆天的100%,但拿1枚单价4万至6.5万美元的拦截导弹换对方单价不过几百至数千美元的巡飞弹和微小无人机,这性价比低得哪怕是军费绝冠天下的美军也断然难以为继。

图片

“铁穹”拦截系统的“大脑”——战斗管理与武器控制系统

此外,“铁穹”是作为要地防空系统研发的,没考虑过机动布防问题。就算在美国本化化改造过程中,能将其各系统集成到轻型机动载具上,但其火控系统的架构决定了,只要更改部署地点,就得重新更新火控数据库,非常耗时。因此其在美国海军陆战队中的应用前景 并不乐观。

图片

“铁穹”拦截系统的雷达车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