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话题是拍脑袋想起来的,来一些导弹制导的细节图。作为军盲对技术了解不多,所以还是贴些图片为主,如果描述不到位或者认识有误区,还请海涵。本文文字约1590字,附图50幅,欢迎转载转发。
导弹制导方式有很多,咱先从德国精工的杰作开始:IRIS-T空空导弹的大离轴角瞄准红外引导头,俗称“死亡之眼(死亡凝视)”是当年德国在东西德合并后数次空战演习中得出的结论: 配备R-73导弹结合瞄准头盔的米格-29完胜F-16与AIM-9L组合,所以必须要搞自己的格斗导弹。最终成果得到部分专业人士认可-IRIS-T空空导弹对德国空战能力有所提升,能强于AIM-9L。
导引头的外罩是用蓝宝石制成的。当然,蓝宝石估计是人造蓝宝石玻璃。导引头前半球估计几乎没有盲区!IRIS-T是一种第四代近距格斗空空导弹,弹重88公斤、最大射程约25km,使用锑化铟(InSb)红外热成像导引头。实际IRIS-T导弹也是一项国际合作项目,聚集了欧洲多家航宇公司。
德国(46%):BGT公司作为主承包商,负责系统研制和总体工作主要涉及导引头部分的相关技术;
意大利(19%):阿列尼亚公司负责系统研制和射频近炸引信;飞亚特航空电子公司负责火箭发动机研制;意大利利顿公司负责惯性传感器;
瑞典(18%):萨伯动力公司负责系统研制、导引头光学器件和成像处理、与JAS39鹰狮战机的一体化工作;
希腊(9%):负责遥测系统、电源、试验设备、战斗部、安全解保装置、训练用导弹;
加拿大(4%):伺服系统;
挪威(4%):火箭发动机研制。看来,原来这玩意是整合了全欧洲的科研能力啊,呵呵!
当然今天的视角去看未必那么先进,不过上个世纪的东西,当年出来的时候还是蛮震撼的, 大-离轴角瞄准红外引导头的图片也蛮帅气和有趣,在不停地转,被这只眼睛盯上就不好玩了,导弹通常这么工作:导弹获取目标红外辐射或者雷达回波,然后通过计算,基于目标的方位和速度,计算出目标下一时间点的速度和方位,持续获取持续计算,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锁定。话说回来,目标也可以进行释放干涉,所以也有目标逃脱的案例。
既然前面提到了响尾蛇导弹,那么再看看响尾蛇导弹引导大家族,它们分别是AIM-9H、AIM-9C、AIM-9M、AIM-9R、AIM-9L、AGM-122,AIM-9D、AIM-9B。其中 9C是半主动雷达制导,9R具有256 x 256 lnSb焦平面阵列,AGM-122是AIM-9C的反辐射改型,图片细节满满,可惜俺只能看到最表层的东西,呵呵。photos come from “secretprojects”a topic about “Raytheon AIM-9 Sidewinder family “,经过不断升级更新,家族已是人丁兴旺,非常庞大。
回过头来,继续“死亡之眼”,看过一只眼睛的“凝视”,再来与一“群”群眼睛的对视和“凝视”,呵呵。这是来自“地狱火”的凝视!不过这么精密和有趣的东西,它存在的价值就是与目标同归于尽,也就是是一次性的,有点小可惜,呵呵!
对红外成像制导大概印象, 看的清,打的稳,早期红外点源制导,后面大家基本上都玩红外成像制导,看红外成像制导空空导弹俱乐部,俱乐部成员来自五湖四海,有美国的AIM-9X-资格最老家族最庞大、PL-10E-世界和平拥护者、法国的“米卡”IR、德国的IRIS-T、以色列的“怪蛇”5、日本的AAM-5、南非的A-Darter和英国的ASRAAM及曾经的奥斯曼帝国-土耳其的BOZDOAN等,俱乐部着实很大。
但似乎唯一缺席或少有身影的是空空导弹研发和装备大国-俄罗斯,当然这是军盲的个人印象,网络上也是有传闻的,但似乎没有详细信息和清晰的图片信息,或者说信息量不够多,能证实他们的导弹也很能干很能打!
七十年前的美国海军军械测试站NOTS 工程师威廉·麦克莱恩设计出了一种基于红外辐射原理的导弹导引头,没曾想,一发不可收拾,发展壮大成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空空导弹种类和庞大队伍。
应用不再仅限于空空导弹,空地导弹反舰导弹等也有应用,如美国SLAM-ER空地导弹,挪威NSM反舰导弹等也采用红外成像制导方式,附图就有SLAM-ER红外探测窗口细节图。本组附图还有土耳其F-16C挂载博兹多安Bozdoğan近距空空实弹测试等。
这里先分享到这,未完待续,还有其它导弹制导方式的细节图,待整理完毕后再分享。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