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精彩大合集!

最近买了一套张明德老爷子的好书如下!

图片

花这么多钱,肯定不能买来吃灰今天先分享下看完的第一本《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的读后感:

图片

本篇读后感全文长4000字,先说句总结:
应该说这是目前中文圈里,最硬核最全面,写的最好的一本关于洛杉积级攻击型核潜艇的书,强烈推荐大家买一本看看,下面分享一些书里有意思的地方:
1.在以往的现代舰船和舰船知识等杂志上都表示。双壳体潜艇有利于降低噪声。但在该书中提到。双壳体构造不利于降噪。水流高速通过薄板时会因发震动。而双壳体的外层较薄的外壳,在高速下必然会发生震动。而让壳体产生较高的流体噪声。所以美核潜艇从独角鲸号开始,把原本的单双壳混合改为纯单壳型。

图片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高速显然是常规艇难以企及的速度
2.为了给舰首声呐创造更好的升学环境。原本安装在艇首的鱼雷发射管被转移到了舰体舯部,朝向两弦的斜角发射。

图片

但这有三个问题:
一个是受到舰体中部空间限制,鱼雷管数量只能装4根。

图片

二是向两侧朝前发射的方式有可能会出现安全问题,比如鱼雷撞击艇体。

图片

三是从耐压壳两侧穿出的鱼雷管。相较于从艇首直接传出的圆形切口而言,会产生降低耐压壳强度的椭圆形切口。

图片

这三点分别用性能更高的鱼雷,在船坞内用一艘油船船体加装倾斜鱼雷发射管进行测试验证,以及从耐压壳锥形首和后方耐压壳之间过渡段穿出形成圆形穿孔等方式得以解决。

图片

3.因为采用了舯部鱼雷发射管,原本从艇首发射管或者艇体上部鱼雷填装机构直接装填的方式就不行了。只能从围壳后方,或者前方的鱼雷填装口,穿过好几层甲班才能把雷送到舯部底层鱼雷舱。

图片

图片

4.潜的越深跑的越快?
潜艇速度太快,螺旋桨就会有空蚀现象产生大噪声。但这一现象和水压有关,压力越大出现的速度越高。所以潜的越深,越能在相同安静条件下跑得更快!

图片

5.洛杉矶是高航速和安静型两大技术方向中,选择了高航速的发展结果。
要跟得上核航母30节左右的航行速度,并且要先于航母抵达敌方潜艇可能埋伏的地区,所以一开始出现了:

图片

水面舰艇大反应堆改进型上艇以实现高航速—艇体结构过大航速不行—降低耐压壳重量降低吨位和结构体积—结构强度降低潜深(参考4)不行—声呐和静音必须要更大潜深—增大耐压壳结构换取更大潜深—耐压壳太重航速下降……总之陷入了恶性循环。
关于这个问题有尝试了以下解决办法:
一是把HY-80换成更好的HY-130钢,但时间跟不上。
二是把十字舵换成X舵,但需要计算机辅助,当年人都信不过这东西。
三是减小围壳结构降低阻力。

图片

但最后除了三以外都没采用,为了高速不得不接受了潜深下降的问题(正常工作最大潜深950 英尺289米,潜艇耐压壳压溃深度434米——作为对比的长尾鲨,光最大工作潜深就有1300英尺,396米深,压溃根据1.5倍原则可达1950英尺,594米!)。
6.高航速也意味着危险,30节的最大航速,洛杉矶能以30°下潜角,20秒就冲到500英尺(152米)深度,要是在浅海飙车那可得万分小心。并且在水下一旦出现舵面故障俯冲,很短时间就会冲过最大压溃深度。

图片

7.装备发展中的正职斗争同样精彩。
里科弗作为洛杉矶的强力推动者,真的是强势作风主动出击,阴谋阳谋一起公器私用,最终把个人意志和海军发展融为一体,真是神人!

图片

海曼·乔治·里科弗(Hyman George Rickover,1900年1月27日—1986年7月8日) ,波兰裔犹太人,人称“核动力海军之父”(Father of the Nuclear Navy),美国海军上将。美国海军学院毕业,于美国海军研究所(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得物理硕士,并曾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物理学。据说他的脾气和人际交往很有特色!

图片

而美国国防部推出的一些管理制度,一开始也是为了提高对各军种的项目控制能力,至于更加科学和高效那得排第二位。

图片

洛杉矶这个高速攻击核艇能够打败概念形成项目,最终成功问世,背后斗争的腥风血雨,激烈的内部斗争,以及恰到好处的外部压力,关键人物的强力手腕可是一点儿不少!
对了,关于这位海军之父还有一段故事可供参考:

图片

当然了,最新下水的美海军核潜艇就是以他命名的海曼·里科弗号核潜艇服役
那么如何才能拥有这套好书呢?识别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购买!

图片

图片

看看这厚度,想要深入了解当代美国海军主力舰艇,机会就在当下,冲就完了。图片
8.早期核艇的寿命一般是3个反应堆堆芯寿命(8年),也就是24年。当然后来堆芯寿命越来越长,从12-13年逐渐到最后发展到基本和艇同寿命。

图片

9.毕竟是新书,全书错别字也不少,基本每个章节一两处吧,大多是翻译没能准确把握专业意义,并且校对不仔细的原因,比如fire control翻译成了消防系统,但明显旁边又是正确的翻译。另外是把声呐或者阵列翻译成了数组,但无伤大雅。

图片

图片

10.洛杉矶级为了高速,塞下了超大的反应堆,虽然艇体更大,但艇内空间比上一代潜艇更窘迫,高低三人床和热铺设计随处可见。

图片

11.洛杉矶上一代鲟鱼级,曾经给潜艇驾驶员设置了一个类似目前皇牌空战中,战斗机飞行航路模拟框线,便于驾驶员直观形象的操作潜艇。但在那个年代可想而知的不好用,洛杉矶直接取消了这个东西。

图片

图片

12.洛杉矶因为降低阻力选择了相对小的围壳,所以除了2潜望镜+1通气管,只能放下4根桅杆布置通信,侦查,雷达等系统,非常局促。

图片

图片

13.首次给潜望镜装了电视系统和记录系统(注意这是1976年前后),改变了以往只有艇长能看潜望镜的情况,更多人参与决策。

图片

14.洛杉矶级的救生系统也修改了。耐压壳内部增加了2个耐压舱壁,能承受压溃深度,以反应堆舱作为分隔,把艇内分为3舱的水密分舱设计。但无法做到一舱进水不沉,只能说沉到300来米海底海床上坐着或许还有救,或者一舱进水后不要直接漏的全艇一起沉了。

图片

15.因为救援能力的提高。上一代艇上限制较多的麦凯恩救援潜水钟救援方式,改为以深潜救援艇为主的方式,提高了救援能力。并且减少了救生舱口数目,改为与救援艇对接的2个30英寸舱口,并且下方直通储藏室便于日常补给,分别位于(14项里)3舱布局里,反应堆前的鱼雷和指挥管理舱,以及后面的主机辅机舱。

图片

16.早期洛杉矶的MK113火控系统为模数结合形式,没法直接控制数字式的MK-48雷,需要通过模数转换才能用。

图片

17.688洛杉矶级将前代的4具MK63鱼雷管改为了MK67,作为一款液压活塞式鱼雷管,首次具备了潜艇最大航速下发射鱼雷的能力!
原因在于:
一是鱼雷管外壳门是转动式的,更耐高速水流冲击;
二来鱼雷自身加速性好,不怕发射后加速慢,被后面的潜艇顶到。
识别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购买该书哦!

图片

图片

看看这厚度,想要深入了解当代美国海军主力舰艇,机会就在当下,冲就完了。
18.洛杉矶的武器存储更多。
舱内左中右三座2层鱼雷架,能放22枚雷(6+10+6),加上管子里4个,一共能装26枚。并且三座鱼雷架中间放了两具填装架。比前一代的23枚和一部填装架效率和火力持续性更好!

图片

19.上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高峰时期有7家船厂——5家民营和2家海军船厂在造核潜艇……这可真是万物竞发,勃勃生机啊……
不过到了1970年就只剩纽波特纽斯和电船了

图片

20.以往美国潜艇都是用海洋鱼类命名,但洛杉矶级为了回报在688洛杉矶项目预算中支持海军的国会议员,以这些议员的选区所在主要城市来命名……玩儿的六六六啊!

图片

随后这种美版双拥共建命名,就成为海军和议员勾兑的绝佳礼物,并且就像上文提到的里科弗对于违反海军传统潜艇命名的评论——鱼不会投票!(当然就没有被统战和笼络的价值)

20.关于美帝部分军工企业项目报价过低的问题。

现在我们经常调侃,美帝有些企业瞎报项目低价,中标之后在慢慢涨价的故事。但这并不是这种策略的原本之意。

图片

在洛杉矶项目中,电船在72年前后的35个月内,拿下了18艘洛杉矶级订单。虽然688比上一代潜艇更大更长,但电船报价却基本相同,并且报价低于竞争对手纽波特纽斯,也低于海军估算。

图片

这是因为电船认为,随着学习曲线的发展,成本在中后期的订单中,会因为人员和管理更加熟练走上正轨,变得低于早期批次。所以可以用低价抢来大笔订单,用中后期利润补上前期小亏的同时,做大做强自己并且打压对手企业!

图片

应该说这个策略相当牛逼,但签完合同的1973年前后,越战和高通胀,经济低迷等,打破了这个如意算盘。其实目前我们老说的美帝军工企业这个套路,除了恶意竞标后期故意涨价外,多少也有上面提到的因素,以及通胀的原因。

图片

21.洛杉矶的建造进度一言难尽,太糟心了,实在无力吐槽,各种扯皮,并且从第一艘到最后一艘全部出现这种问题,这段建议直接看书中大段原文,太痛苦了。

图片

22.除了建造进度,电船公司的建造质量和造价都不如纽波特纽斯厂,脾气还大,跟海军为此争论大战数年之久。

图片

最后实在是海军有600舰艇大计划后墙不倒,才和电船和解,给脾气更倔的里科弗气得够呛,然后喋喋不休的里科弗就被找了个岔子强制退役了……(1982年的事儿了,他的时代也该结束了)

23.任何一型装备,都是为了特定战术战略而生,并在总体设计上为此付出不同的妥协代价和侧重。

688洛杉矶为了六七十年代的反潜阻栅,也就是拦截意图攻击航母编队而进去大洋的苏联远洋潜艇,本质是防御。

图片

而里科弗退役后,大时代的变化下,美海军战略改为莱曼的“海上战略”,也就是主动出击,攻其必救,主动攻击苏联海军弹道导弹核潜艇。此时当然也就需要新一代核潜艇产品,也就是SSN 21,也即21世纪攻击核潜艇,后来的海狼。该项目在李科弗退役后的1983年正式启动……

24.”洛杉矶”级的升级批次区分,76-96年共建造服役了62艘。

图片

从首艇SSN-688到SSN-718为止的31艘,是基于原始设计的基本型,被列为Flight I批次。

从SSN-719到SSN-750的8艘,是引进垂直发射器的VLS型,被列为Flight II批次。

图片

自SSN-751以后,到SSN-773的23艘,被列为Flight III批次,也称为688I。为引进艇艏水平舵,强化北冰洋活动能力,以及其他包括战斗系统、声呐等进一步升级项目的改进型。包括引进BSY-1战斗系统、水雷回避声呐、两种拖曳阵列声呐等新装备,还拥有改进的桅杆传感器(包括Type22红外线/光电潜望镜与改进的测向仪)、艇壳与声呐罩的特殊表面处理(消音瓦)、更安静的机械设备(螺旋桨推进器、泵与电气设备)、改进的导航系统(陀螺仪/舰艇惯性导航系统),以及更好的”目标动态分析”能力,改善了稳定性(艇艉增设两面鳍),还增加了先前批次”洛杉矶”级所不具备的水雷运用能力(可以使用Mk67机动式水雷与Mk60鱼雷管发射水雷)。

图片

也就是在688I,彻底将洛杉矶级设计之初预留的250吨储备浮力用完,该型艇的升级之路彻底堵死。

图片

最终总结:

张老爷子的《洛杉矶级核潜艇》绝对值得一看!书中一方面详细介绍了洛杉矶级的历史背景和技术路线,另一方面少见的展现了以里科弗为代表的现代装备发展历程中的政治与人事斗争,精彩至极!话不多说,建议去看原书!

想要拥有这套好书,只要识别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购买!

图片

图片

看看这厚度,深入了解当代美国海军主力舰艇历史由来,技术特点,后续发展,机会就在当下,冲就完了。图片

全文结束!剩下的几本等笔者看完,会继续和大家分享读后感。预告一下,下一本分享的将会是《海狼级攻击核潜艇》。

欢迎关注公号“小海豚的兵工厂”,星标关注收看后续更多军事资料更新!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