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五对负重轮的新一代“80/88”式主战坦克

转载,百家争鸣,各抒己见。

经常关注我的朋友很清楚,我不出产任何文字上的内容。所有信息多为引用或是整体搬运。平时走南闯北记录了一些照片,只是太少,不够发布几次。所以就要整体引用外文作者的内容。自己经历太少,见识浅薄很难支撑起长年累月的更新。

上期讲了85型号,大家很多质疑与不符的内容。这个没办法,因为来源不同,所以答案也是千奇百怪。看过一些展馆,希望今年或是明年能去一趟坦克博物馆。又要回头讲过去的故事,相当久的时间里,陆军装备都是五对负重轮,这个负重轮是难以超越的鸿沟。直到80式出现,才打破五对负重轮的限制。

图片

80/88式主战坦克“下一代主战坦克”

69/79式坦克仅仅是对59式(基于T-54A)进行升级,采用了在1969年边境中获取的T-62技术。然而,69式未能满足军方的主要要求,这两个系列的大多数坦克都被大量出口。仍然需要一种能够跟上西方和苏联技术进步的国内设计。军方要求由617厂设计和制造一款真正的第二代主战坦克。80式与79式有很大的不同,量产了约3000辆,随后是改进版的85式和88式,尽管生产数量较少,但为第三代特性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尽管这三种型号在2005年后不再服役(保留在军队预备队),但它们代表了陆军在冷战期间主战坦克设计方面的重大技术进步,为今日标准主战坦克(如90式、96式、98式和99式)铺平了道路。

图片80式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这一出口版本的特点,但引入了全新的底盘和动力装置。

80式(1981年)

即使在今天,区分80式和88式也不容易。至少85式配备了全新的焊接炮塔,但其他型号则采用了59式、69式和79式使用的铸造炮塔。它们的底盘也非常相似,具有六对橡胶车轮、德国授权制造的柴油发动机和北约的105毫米线膛炮(奥地利版本的复制品)。

车体

这种底盘被加长,车体长度为6.37米,而不是6.24米,后部被加长以为德国授权的柴油发动机腾出空间。车体仍由焊接的冷轧钢板组装而成,具有与59式/69式相同的典型前装甲斜板。内部结构简单,前部为驾驶员舱(位于左侧),配有三具潜望镜(中央的潜望镜可以换成夜视设备)和一个向后的小舱盖。驾驶员座位后方有一个小的逃生舱盖。前装甲斜板上焊接有一个防浪板,用于在渡河时将水流从驾驶员的视野和舱盖上引开。

每侧装有一套日间和黑暗灯,带有装甲罩。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排气口被移到另一侧。由于德国原装柴油发动机的不同布局,发动机甲板的通风口和格栅也有所修改。防护等级是保密的,但厚度似乎与69式/79式相似。然而,通过安装六块厚橡胶侧裙来增强侧面保护,以抵挡RPG和其他手持武器。由于没有侧面排气口和更长的踏板,可以携带多达五个储物箱,大多数为圆形。

图片80式坦克

机动性

80式与之前系列的最大区别无疑是全新的行走系统。工程师似乎对欧洲的行走系统和悬挂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使得坦克的行驶更加平稳,而俄制坦克使用的五个大负重轮设计则较为原始,这是二战时期为了简化和大规模生产而设计的,但行驶起来较为颠簸。80式选择了全新的较小负重轮设计,轮子之间有履带的中央销穿过。这些负重轮(显然是铸钢制成)外层包有橡胶,排列均匀,每个负重轮都配备了新的扭杆悬挂系统和前后减震器。驱动轮仍然位于后部,看起来与之前型号相同,但前部惰轮似乎是新的型号。

履带也是改进的型号。新的行走系统还带来另一个好处,由于负重轮直径较小,车体离地高度降低,因此车身轮廓有所减小,类似于同时期的苏联坦克如T-64和T-72。动力装置是现代的12150L-7BV柴油发动机,功率为730马力(544千瓦),相比旧的580马力苏制柴油发动机有明显提升。这增加的动力帮助坦克在更重的车体(38吨对比36.7吨)下仍能获得更好的性能。功率重量比为19马力/吨,而69式/79式及之前型号为15.8马力/吨。发动机与机械行星变速箱耦合。公路最高速度为55公里/小时,比69式/79式快5公里/小时,借助后部外接的桶状燃料箱,续航里程从430公里延长到600公里。野外性能如下:攀爬60%的坡度或0.8米的垂直障碍,跨越2.70米的壕沟,涉水深度为1.40米,无须准备。完全准备后,据信可以越过三米深的水。通常会在炮塔后部储物篮中安装一个通气管。

图片

武器装备

80式坦克的武器装备基于79式,包括一门奥地利衍生的L7 105毫米主炮,即83式线膛炮。它是手动装填的,因此炮塔内仍有三名乘员,指挥官坐在左侧,炮手在其前方,装填手在其右侧。然而,在88式主战坦克上,主炮配备了自动装弹机,炮塔乘员减少为两人(见后)。副武器包括一挺并列的67式7.62毫米轻机枪(取代了59T式,后为80式)和一挺77式12.7毫米高射机枪(取代了54式),安装在炮塔顶部,由装填手从舱口操作。主炮弹药储备为44发,部分储存在炮塔内,包括各种类型的即时弹药,大部分储存在车体内。

83式炮的标准口径意味着可以使用所有北约开发的标准弹药,包括高爆弹(HE)、高爆反坦克弹(HEAT)、碎甲弹、脱壳穿甲弹(APFSDS)以及常规训练弹。穿甲能力在2000米范围内如下:APFSDS脱壳穿甲弹(贫铀)- 460毫米均质装甲(“短”105毫米83式)- 480毫米均质装甲(“长”105毫米83A式)- 510毫米均质装甲(93式弹药,“短”105毫米83式炮)- 540毫米均质装甲(93式弹药,“长”105毫米83A式)- 580毫米均质装甲(95式弹药,“长”105毫米83A式)。

图片

其他弹药的初速和穿甲能力未知,但可能接近常规北约德国产L7的相关数据。炮塔设计仍类似于之前系列,采用铸造结构,具有相同的不同厚度特征,横截面呈“牛角”形,底部最厚,向顶部变薄。从上方看,车体形状典型,类似于之前型号的梨形,带有覆盖防水油布的主炮炮盾,炮手瞄准具位于左侧,指挥官昼夜瞄准具位于前方,然后是完全可旋转的车长指挥塔,安装在顶部,包括六个观察窗。装填手的单件圆形舱盖向后打开,指挥官的舱盖向前打开。根据不同版本,可以在炮塔后部看到各种储物装置。

在后期版本中,整个炮塔周围安装了大型储物篮,几乎延伸到前部。主动防护通过两排四个电动烟雾弹发射器(或四排两个)得到增强,发射烟雾弹。此外还有一个烟幕发生器,通过向排气口注入柴油燃料来生成烟幕。80式及其后续型号的射击精度大幅提升,得益于改进的炮稳定系统,即37A式双轴稳定光点火控系统(FCS)。这意味着炮手的瞄准具和主炮都得到了完全稳定,首次实现了在运动中对移动目标的射击能力,大幅提高了首发命中率。

80-I型

这种鲜为人知的实验型号使用了新的光电火控系统、外部激光测距仪和围绕炮塔后部的储物架。显然,这个型号并未进入量产,似乎与-II型合并了。

图片80式坦克

80-II型

这个型号在与85型同时期开发,改进了多个方面。首先,它使用了英国授权的外部激光测距仪,并与火控系统的主瞄准具集成。安装在炮管基部的激光测距仪是外置的,因此容易受损,这一特性将在其他型号中得到改进。其次,内置测试(BIT)系统能够快速识别故障。第三,乘员保护通过全内衬的核生化防护和超压系统得到增强,这是一种集体核生化防护系统,使得乘员不再需要在坦克内部穿戴个人核生化防护装备。第四,为瞄准具添加了镜头保护系统。第五,炮塔周围现在有储物架,也可作为对高爆反坦克弹的额外保护。前部装甲和部分汽车性能也进行了改进。这个型号未进入量产。

88式(1988年)

80式的改进版本于1988年以“88式”的名称进入服役。与之前的型号相比,它融合了大量的西方技术。其设计类似于80-II型,前部储物架被拆除以安装一套爆炸反应装甲(ERA)模块。88系列主战坦克的生产于1995年停止,但目前约有400至500辆88/A/B型坦克服役。其主要特征与80式基本相同,仍使用相同的小负重轮、悬挂系统、橡胶裙板和液冷、涡轮增压的730马力12150L-7BW柴油发动机。

图片88B型

武器装备

105毫米线膛炮的俯仰角为18/-4.5°,配备激光测距仪(现在是内部的,与主瞄准具和火控系统集成)。这门炮能够发射所有北约弹药,测试显示其对APFSDS弹的击穿能力为200毫米,对HEAT弹的击穿能力为300毫米。配备自动装弹机,使其最大射速达到每分钟7发,并将乘员减少为三人。携弹量为48发。辅助武器仍包括一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和一挺12.7毫米59式高射机枪,由车长和装填手操作。37A式火控系统也应用在80式上,包括双轴稳定光学瞄准具、光点火控系统、弹道计算机和内部激光测距仪。

图片

防护

行走系统由橡胶裙板保护,以防手持RPG(与之前型号相同)。铸造炮塔(最后一个采用这种1950年代特征的型号)周围有储物架,不仅为备用零件和乘员装备提供额外空间,还对高爆反坦克弹提供额外保护,因为储物架的形状类似于BAR装甲。车体和炮塔均由钢制成,没有任何复合材料。前车体板具有非常锐利的角度,提供了一些对抗1980年代炮弹的保护,但在此之后并不多(这就是后来通过额外的复合装甲套件改进的原因)。总体而言,该车辆的防护水平低于T-72。这些储物架在后来的型号中被反应装甲板取代。主动防护方面,炮塔两侧仍有两排四个81毫米电动发射的烟雾弹发射器。通过向发动机排气口注入柴油燃料来产生额外烟幕的装置也保留了下来。

图片88式坦克。

型号

88B型

改进型号,采用了全新设计的炮闩装填系统,以发射新型105毫米弹药,射速提升至每分钟13发。早期的光电火控系统被图像稳定的JSFCS-212综合火控系统取代。

88A型

改进了的83-I型105毫米线膛炮(也称为“长”版本),炮管更长,热护套性能更好。能够发射APFSDS、HEAT和HEAT-FRAG弹药。防护性能通过增加FY系列双层爆炸反应装甲得到增强,能够抵御APFSDS和HEAT-FRAG弹药。

图片

80式规格:

尺寸:6.32(整体长度9.33米 – 88B型10.65米) x 3.37 x 2.29 米(20.7 x 11 x 7.5 英尺)

战斗全重:38 吨 – 39.5 吨(88B型)(76-78,000 磅)

乘员:4人(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员)

动力:12150L-7BV/BW柴油发动机 730马力(544千瓦) 功率重量比 19马力/吨

最高速度:55/57公里/小时(35英里/小时)

续航里程:430公里,外加油箱可达700/900公里

悬挂系统:扭杆悬挂

机动性能:60%坡度,2.70米壕沟,0.8米垂直障碍,1.40米涉水深度

武器系统:105毫米83式或长管83-I式(88A型)线膛炮 副武器:12.7毫米59式高射机枪,7.92毫米并列机枪

装甲:RHA(均质钢装甲)分类,BAR(II),橡胶侧裙

总产量:约3500辆(估计3000 + 500辆)

图片

79式主战坦克对比

图片早期的80式主战坦克,没有侧裙以展示驱动系统。可以看到第二个负重轮和后面四个负重轮之间有一个空隙。

图片80式主战坦克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阅兵式上。

图片标准三色迷彩(深沙色、橄榄绿色、深灰色)的80式主战坦克。

图片国庆阅兵式上的80B型主战坦克。

图片三色迷彩(两种绿色)的80式主战坦克。

图片80-II型原型(显然)在试验中,注意不寻常的绿色涂装和缺少外部激光测距仪。

图片90年代初带外部激光测距仪的80-II型主战坦克。

图片88式主战坦克。

图片缅军的88B型主战坦克。

图片三色迷彩的88A型主战坦克。

结束:当然,心里总是有一个心结。讲85时,当时总是认为既然已经装备105北约火炮甚至还有120口径。未来主战坦克不用讲一定是120,谁承想竟然是125。因为当时看惯了120的宣传,又有海湾战争的实例,总是感觉这个120才是未来主流。当然,现在不去纠结了。毕竟两者真没有天地之差。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