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电战,不升空!

战机护身符—拖曳式雷达干扰机

图片

自从雷达测角方式从圆锥扫描升级到单脉冲和差波束测角以来,战机自身使用电子战干扰便有了风险,敌方导弹使用HOJ跟踪辐射源模式仍然可以追踪战机的运动从而有概率击中战机。
为了应对危机,美国雷声公司率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研制拖曳式电子战干扰机,即为拖曳式电子战干扰机的第一代产品ALE-50。

图片

ALE-50在美国靶场试验中面对麻雀M导弹,取得了干扰成功率超过百分之95的优秀成绩,但飞行员对实战中使用这玩意仍然抱有疑问,觉得战机拖着这么长一个“尾巴”会影响飞机机动,大多不愿意使用这个新式玩意。(这点和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飞行员面对新出的电子战干扰吊舱时的反应简直一模一样,认为挂了电子战吊舱会影响飞机机动)

图片

但是这种情况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北约联军空军介入后很快得到了改观,飞行员发现ALE-50的干扰对于南联盟的萨姆3,萨姆6来说简直是神器,只要装备了ALE-50的战机就基本不会被导弹击中。

图片

于是原本不受待见的ALE-50立刻成了香饽饽,飞行员没有ALE-50就不愿意起飞。(这点和六十年代面对萨姆2导弹,美军飞行员发现电子战吊舱真能起作用之后的表现一模一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拖曳式电子战干扰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它旨在让战机本身,拖曳式干扰机和来袭导弹的雷达头形成“三角态势”,其中α角要小于导弹导引头的角度分辨率,这样导弹雷达导引头就无法辨别出战机本身的回波和干扰机诱饵生成的回波,二者混叠在一起,从而让导弹锁定回波的“能量质心”,而不是锁定战机本身,这样导弹就会从战机身后擦肩而过。

图片

如果导弹的雷达导引头比较先进,采用AESA数字阵列体制,可以使用一些超分辨算法获得极高的测角精度,那么理论上可以在足够远的距离上分辨出真假目标的回波,从而避开拖曳式诱饵的欺骗干扰。

图片

但是这仍然不影响拖曳式干扰机的重要地位,战机也可以主动调整姿态和拖曳线的长度,将α角尽可能缩短,以便让拖曳式诱饵仍然能够发挥一定程度的作用。

图片

作为第一代拖曳式电子战干扰机的ALE-50只是具备简单的转发干扰能力,拖曳线只是单纯起到连接拖曳作用。

图片

而第二代干扰机ALE-55此类:

图片

则使用光纤连接,拖曳式电子战干扰机可以与战机本身的电子战系统联动,根据实时情况灵活变更干扰方案,生成干扰波形,应对更加复杂的电磁环境。

图片

图片

我国对于拖曳式电子战干扰机的研究工作起步比较晚,在2010年前后才正式开始相关领域的实物制造仿真验证技术积累,截止目前2024年相关的装备研制完善工程还在继续进展,希望过几年能够见到我军战机大量铺装能够对标ALE-55的先进拖曳式干扰机。

图片

美军也有ADM160C此类空射电子战无人机系统,理论上可以伴随飞行,通过数据链遥控配合空中作战,实施主动干扰和诱骗来袭导弹,比单纯的拖曳式干扰机更加灵活,相当于无人僚机,此类产品也是相当有价值值得借鉴的。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