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乐高,工程浩大,多少科技工作者的共同辛劳,前后经历了10几年。看看当年耗资上千亿美刀的国际空间站是如何像拼积木一样建成的。
1、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件积木:俄罗斯的“曙光”号功能舱,1998年11月20日由俄罗斯“质子”火箭发射升空,这是空间站巨型太空积木的第一块。“曙光”舱由俄罗斯赫鲁尼切夫空间中心和美国波音公司共同研制。重量为24.2吨,长13米,内部容积约72立方米,可用面积约40平方米。
2、第二个升空的空间站积木是“团结”号节点舱,这是美国为国际空间站建造的第一个组件。“团结”号节点舱耗资3亿美元,直径5米、长6米,设有6个舱门,它的作用是充当对接口,连接以后升空的其它舱室。1998年12月4日,“团结”号随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
3、第三个升空的积木是俄罗斯承建的“星辰”号服务舱,这是国际空间站的核心舱。这个空间舱长13米,宽30米,重19吨,造价为3.2亿美元。2000年7月12日,“星辰”号由俄罗斯“质子-K”火箭送入太空。
4、2001年2月7日,“命运”号实验舱随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升空。这个实验舱价值14亿美元,是国际空间站中最昂贵的积木,由美国波音公司制造,形似圆筒,长9.3米、直径4.3米,重13.6吨,上有41.5万个零件。
5、“寻求”号气闸舱是专门为美国宇航员提供太空行走的出入口,是国际空间站主要的气闸舱。气闸舱的作用是为航天员提供出舱活动前穿戴航天服的场所。“寻求”号气闸舱能同时兼容美国和俄罗斯航天员穿戴使用航天服。该舱段于2001 年 7 月 12 日,由“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送上太空。
6、“码头”多功能对接舱由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公司研制,重约4吨,体积为13立方米。对接舱一端与“星辰”号服务舱连接,另一端的对接装置能与“进步”系列货运飞船和“联盟”系列载人飞船对接。当宇航员穿上宇航服,调节好隔舱中的气压后,就可以打开隔舱门进行太空行走。该舱于2001年9月17日由俄罗斯“进步”号飞船运送到国际空间站。
7、“哥伦布”号实验舱是由欧洲10个国家的40家公司共同参与制造,是欧空局最大的国际空间站项目。是欧洲载人航天飞行计划的关键所在。该舱于2008年2月7日由“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
8、"希望"号实验舱是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制造,也是国际空间站上最大的舱组。由加压模组、暴露设施、实验后勤模组、遥控操作模组组成。其中的“加压模组”是一个长11.2米、外径4.4米、内径4.2米的圆筒形状模组设备,包含十个国际标准组件挂架,该舱室于2008年3月11日由“奋进”号航天飞机运送上天。
9、“穹顶”舱是欧洲空间局建造的国际太空站观察台组件,此观察台为太空人提供一个直接观察机械臂操作、已泊接的太空船及远眺地球的地方。由意大利阿莱尼亚公司设计建造,直径约2米,高1.5米。舱内设有6个周边窗户及1个天窗,全部窗户均附有活动遮盖板来避免因受到小型流星体及太空垃圾撞击而导致的损毁。2010 年 2 月 8 日“奋进”号航天飞机将“穹顶”舱和“宁静”号节点舱一起送上了太空。
10、俄罗斯建造的“黎明”号小型实验舱在2010年5月由美"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运送至国际空间站。"黎明"号实验舱长约7米,重约7.8吨,主要用于科学实验。图中是“黎明”号小型实验舱,一侧是一艘俄罗斯飞船。
11、“莱奥纳尔多”号多功能后勤舱由意大利研制,价值1.6亿美元,由金属铝制成,是长约为6.4米、直径4.6米的圆筒,分为16个货箱,能携带9.1吨货物。后勤舱可重复使用,其功能是为国际空间站运送必需的物资,再将空间站上的废弃物带回地面。图为安装在航天飞机上的“莱奥纳尔多”号多功能后勤舱,可以通过航天飞机抓取带回地面,实际上也是空间站的废弃物回收舱。该舱于2011年2月24日由“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
12、俄罗斯“科学”号多功能实验舱由赫鲁尼切夫航天中心和“能源”火箭航天公司联合研制组装,成为国际空间站的第17个舱。“科学”号实验舱长13米,最大直径4.2米,设计寿命15年,安装有欧洲航天局的机械臂,为俄罗斯舱段作业服务,还具备与载人飞船及货运飞船对接的泊位。2014 年 4 月由俄罗斯“质子-M”火箭发射升空。
13、除了这些舱室外,空间站还由许多桁架、太阳能电池板和实验仪器组成。比如图中的就是阿尔法磁谱仪、用于检查航天飞机隔热瓦的机械臂摄像头和3号外部后勤支架。这些设备是于2011年5月16日由“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的。这些巨大的人工天体共同组成了国际空间站,在太空中呈现出人类初步的太空都市的雏形。为人类科学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4、这些巨大的人工天体共同组成了国际空间站的完全体。
暂无评论内容